满打满算,小弟入行光设一年有余了,主持或参与了几个课题组里的光设项目,有一些感想跟大家分享!
我自己总结,光学设计一般分为布局设计,初步优化和细节优化。
布局设计其实就是方案设计(用啥架构)+镜组设计(用几个镜组,每个镜组啥光焦度),或者直接选初始结构(对于复杂的系统,往往要分好镜组之后,每个镜组去查专利选择初始结构)
其中,初步优化是比较大幅度的架构调整,通常需要经过多轮迭代的局部优化、锤形优化与手动调整。其中需重点关注的优化策略为:
(1)在设定优化边界条件时,初期尽可能不要设置过多约束; (2)优化过程中,出现问题再解决问题,假如某个环节偏离预期则回退一步,重新设定约束,切忌对未出现的问题设置约束,这样会无端错失很多优良镜头解; (3)在做锤形优化寻找最优解时,对尺寸边界条件的约束要提前设置好,锤形优化过程往往需要较长时间,通常是过夜优化,因此在未设置完整包装边界的情况下,自动优化程序极大概率寻找到不符合要求的解; (4)在锤形优化替换玻璃时,要开启玻璃替换模板,避免出现停产或废弃玻璃。注意玻璃库要使用赛方提供的玻璃库。 (5)在优化过程中,仅保留关键操作数,确保光学系统在优化时,光学性能保持稳定。若优化效率显著下降,可以轮换使用波前像差、光斑半径优化与对比度优化提升效率。 (6)当优化效果趋于停滞时,表明系统可能已陷入最小二乘法的局部极小值,此时需要引入人工干预以进一步优化,通过查看像差曲线图,分析是哪种像差阻碍了镜头的优化速度; (7)常用的干预手段包括手动调整不合理的镜片材料,翻转镜片或镜片组,将承担光焦度较大的透镜分裂为两片,或利用Zemax和CodeV两软件优化算法不同的特点,两个软件交替优化,以跳出局部最优解。 哎!说是经验,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了,这些东西在真正入门之前师兄师姐就告诉我了,但是不实际动手做,永远没有感触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