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来源:托木斯克理工大学 光学镊子是一种利用激光移动像活细胞、蛋白质和分子等微米级物体的装置。2018年,美国物理学家Arthur Eshkin凭借这项技术获得了诺贝尔奖。在此之前,由于任何试图抓取这种量级的物体都会造成破坏,移动它们是完全不可能的。光学镊子不会对这些物体的内部结构造成破坏。
“光学镊子是光阱的一种媒介名称。他们操作的基本原理如下:透镜将激光束聚焦,根据物理定律,聚焦场中的粒子开始朝着最大强度移动。因此,这样可以捕捉并移动粒子。以前,我们想用电解质材料(例如石英)制成的微粒来代替透镜,用来提高以反射方式工作的光学阱聚焦区域的光学场的定位程度。” 电子工程TPU部门的教授、项目经理伊戈尔·米宁说。
与这样的粒子相互作用,光以光子射流的形式聚焦在与辐射入射相反的方向上。基于这种特性,光子射流充当了陷阱或镊子。
“要形成一个经典的光子射流,必须有一个必要条件,例如粒子与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必须小于2。如果高了,射流就无法形成。以前,人们认为在增加折射率的同时形成光子射流是不可能的。我们与大气光学研究所的一个团队合作,从理论上证明了这是可能的。” 伊戈尔·米宁说。
为此,联合研究小组以反射模式形成了射流。
“有两种模式:折射和反射。在前一种情况下,当光穿过电介质粒子时会形成射流。在后一种情况下,我们放置了一个平面反射镜在粒子后面,焦点移动到反射镜上。结果,当光线通过镜子上的粒子聚焦时,我们将进行双重聚焦,然后将其反射回形成光子射流的同一粒子。利用这种模式,我们在粒子与介质的折射率之比高于2的情况下成功形成了射流。这有时会增加捕获区域。”科学家强调。
目前,研究团队正在准备实验以确认实际的仿真结果。
|
联系我们|本论坛只支持PC端注册|手机版|小黑屋|吾爱光设 ( 粤ICP备15067533号 )
GMT+8, 2025-5-1 16:43 , Processed in 0.062500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